 |
台灣移植學會簡介 |
緣起
民國七十四年(一九八五年),鑒於國內從事各種器官移植的醫師及醫學中心越來越多,有必要成立一個學會,以便定期聚會,互相交換心得,遂由李俊仁教授發起籌備會,並於當年八月十五日假台大醫院景福館舉行成立大會(奉內政部74年4月24日台內社字第三O二八四一號函核准),期望專門學會機構的成立,有助於移植醫學科技的發展,迎頭趕上國際移植醫學的進步,同時對國人器官衰竭的疾病,提供有效的移植醫療,大會當中,並邀請 李登輝副總統及內政部社會司陳榮盛科長致辭指導;由於移植醫學牽涉的醫學專科非常廣泛,舉凡免疫學、感染學、病理學、藥理學、生理學等等,都有非常密切關係,因此移植學會的成立,可以擔任各相關醫學的橫向連繫,帶動相關專家的交流,互相切磋研究,並且每年舉行年會,邀請國外專家發表移植新知及國內會員發表論文。
學會圖騰
列子湯問篇(著於西元386~534年間)曾經記載,中國春秋戰國時代(西元前403~西元前221年)名醫扁鵲為兩位心臟陰陽失調的病患,互換心臟,古代的外科技術,免疫學觀念及藥物的療效不能和現代醫療相比,但是移植的觀念已經開始萌芽了,事實上,四千多年前的埃及人就希望能將聰明的人類移植到強壯的獅子身上,創造人面獅身的造型,這也是我們學會的圖騰。
然而此圖騰多次在國際上誤認為是來自埃及的學會。為能更加彰顯本學會的學理及術科的成就及在地特色,增進國際交流、提升學會的辨識度,經第十二屆理監事會及會員大會投票同意,於2019年進行公開徵稿並更改圖騰。
現今的圖騰整體為台灣土地的輪廓為主視覺,細部由心、肝、腎、肺、胰臟及小腸所組成,代表著學會的六項經驗豐富的器官移植手術。以綠色代表著大自然生命生生不息,以正十二邊形代表中華民國國旗的十二角太陽,也象徵著器官移植幫助病患重拾生命,如同太陽照拂大地般,學會也將持續為病患的照護及器官移植的發展與交流發光發熱。
器官移植發展
近代器官移植的發展以腎臟移植最早,一九三O年代,俄國醫生Veronoy 開始嘗試人體的腎臟移植。一九五O年代,美國波士頓Hume 及法國巴黎 Hamburger 同時進行而且成功地完成人體同種腎移植,波士頓的小組繼續由Murray 發揚光大,並因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我國的器官移植發展在亞洲地區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早在民國五十七年(一九六八年)即由台大醫院李俊仁教授帶領的移植小組完成亞洲第一例成功的腎臟移植,這項成就,在當時全世界也算是非常先進的表現,隨後的發展速度相當緩慢,主要原因為國人對百年之後捐贈器官的觀念非常保守,由於臨床的病例數目不多,也相對減低了移植界對移植基礎研究的熱衷,以致目前,國內常常要派出年青醫師到歐美著名移植中心學習,期望我們很快又能躋身於移植先進國的行列。
台灣第一例器官移植記錄
器官別 |
項目 |
手術日期 |
醫院 |
負責醫師 |
腎臟 |
|
1968年 5月27日 |
台大醫院 |
李俊仁 |
骨髓 |
自體 |
1983年11月 9日 |
台大醫院 |
陳耀昌 |
骨髓 |
異體 |
1984年 3月 9日 |
台大醫院 |
陳耀昌 |
心臟 |
|
1987年 7月17日 |
台大醫院 |
朱樹勳 |
肝臟 |
|
1984年 3月22日 |
林口長庚醫院 |
陳肇隆 |
肺臟 |
單肺 |
1991年 7月10日 |
台北榮總 |
王良順 |
肺臟 |
雙肺 |
1996年 2月24日 |
台大醫院 |
李元麒 |
胰臟 |
|
1984年 4月1日 |
林口長庚醫院 |
陳肇隆 |
|
|
|